政府信息公开

《开封市“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

时间:2023-07-11 00:00:00  来源:  作者:

一、《规划》出台背景

现代流通体系是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有效衔接的纽带与通道,又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更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再生产中,流通效率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但是,我市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还存在着流通产业层次低、流通主体竞争力不足、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结构性不均衡、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根据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封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的通知》(汴政办〔202143号)文件要求,参考《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河南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规划,编制完成了《开封市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分两次分别向10个县区人民政府、示范区管委会和市财政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等17家市直单位征求意见并在市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公开征求了社会意见,根据各方面反馈意见认真修订完善后,报请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

二、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和指导河南及开封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区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中奋勇争先。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推进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和跨界融合,建立畅通衔接国内国际、运行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和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流通金融服务体系和流通信用监管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高水平推进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建设提供保障,为郑州都市圈建设贡献开封力量。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470亿元,年均增速8%左右;建设10个左右电子商务园区(基地),培育40家左右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5个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内外贸易的企业比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9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3.2亿美元;现代流通市场主体的高标准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维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三、《规划》的重点任务

《规划》共设置十章。第一章是发展环境,总结了十三五发展成就、梳理了存在问题、论述了发展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是总体要求,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导向;第三章是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主要包括优化商贸流通布局、提升交易市场能级、推动业态转型发展;第四章是加快打通四条丝绸之路,着力于从发展临空经济、做强国际陆港、创新发展多式联运、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四个角度打通 四条丝绸之路;第五章是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载体协同、物流一体化和供应链一体化;第六章是加快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完善重点领域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供应链服务能力和积极培育供应链新业态;第七章是加快完善现代流通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加快完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和市域综合交通网络、提升交通综合承载能力、完善现代物流枢纽设施网络和加快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协同联动发展;第八章是加快提高现代流通金融服务能力,着力加大重大项目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广消费贷、全面落实双十条、加快开发信易贷产品和维护金融流通安全 ;第九章是加快提高现代流通信用监管能力,重点完善法规制度配套、推动数据扩面提质、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和促进环境共建共治;第十章是保障措施,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要素支撑、强化政策支持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四、《规划》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开封市政府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由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监督、交通、工信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狠抓落实成效。

(二)强化要素支撑针对重大现代流通项目,强化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要素支撑;加大对现代流通龙头企业和新型流通企业的招引和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引进高层次现代流通人才,同时依托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校,完善现代流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三)强化政策支持整合中央、省、市、县现有资金渠道,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方式,加大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培育评选现代流通强区、现代流通强县”“现代流通企业10,并对获评企业及所在县区予以表彰。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现代流通供应链平台资金支持。对参与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中的现代流通企业享受相应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便利现代流通企业车辆通行;针对现代流通体系出台用地指标单列、资金倾斜等支持政策。

(四)完善法律法规重点完善商品流通秩序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规章制度,为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供保障;及时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全面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现代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流通领域不同标准相互衔接。

(五)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进现代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流通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突破行业界限的大流通管理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协调,建立跨区县的合作协商机制;建立流通领域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