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24年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完成情况和2025年工作考虑

开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24年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完成情况和2025年工作考虑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开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2024年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完成情况和2025年工作考虑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着力推进粮食生产节约增效

1.推进农业节约用种。培育了优质、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开麦1917和青储专用玉米新品种开青219,均已通过河南省审定。10个由县级领导带队的粮食生产督导组和10个专家指导组,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督导各县区科学开展粮食生产,持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确保科学管理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2.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提质减损。一是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养殖场改进畜禽养殖和粪污处理工艺,推动建设规范化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截至目前,我市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0.4%。二是着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式推进秸秆资源利用工作,持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以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为重点,兼顾秸秆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今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三是科学使用回收地膜。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县建设为依托,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户使用国标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今年以来,累计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面积98.5万亩,补贴资金3695万元。以废品回收站点为基础,在试点县地膜使用集中的乡镇设立地膜回收网点,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和处置,进一步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率。四是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136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3.6%。完成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30个,发布肥料配方23个,举办技术培训班67期次、培训农民19950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宣传87场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30万份,完成大豆根瘤菌剂推广面积4.24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2.64%。五是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制定实施《开封市到2025年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2024年开封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开封市小麦“一喷三防”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累计发布《病虫情报》118期,指导农户开展精准防控、科学防控,强化技术措施落实,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六是严格落实省市县三级耕地土壤污染预警制度。省级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预警点位42个(第一批),其中优先保护类点位35个,安全利用类点位7个;市级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预警点位264个,其中优先保护类点位226个,安全利用类点位38个。布设县级预警点位74个,其中优先保护类点位70个,安全利用类点位4个。依据耕地土壤污染预警监测结果,启动相应的加密调查、协同监测、推广安全利用技术等预警处置措施。七是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五统一”防治,在以小麦赤霉病、条锈病为主的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中,全市共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111.66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52.2%。秋作物病虫防控中,开展统防统治面积1135.41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61.68%。建立各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2个(其中省级示范区4个),辐射带动全市开展绿色防控面积564.19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58.85%,其中四大粮食作物绿色防控面积419.53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60.14%。

3.降低农业收割损耗。一是积极宣传引导。“三夏”“三秋”主要农时期间向农机手发放小麦、玉米减损知识手册9000余册,为2270位农机从业人员免费发送减损知识服务短信8.24万条,宣贯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广大机手、种植户的机收减损意识和知识。二是加强技能培训。5月15日、9月13日分别组织县区农机部门、合作社、农机户等农机从业人员参加部机收减损线上业务培训,学习“小麦机械化机收减损技术”“玉米单产提升与播种技术”“秋季粮油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播种机械化新技术”, 积极参加省“三秋”农机化“田间日”活动,成立农机技术指导小分队,分发减损技术材料,同时进村到田,蹲点服务,指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全面提升技术人员和农机从业者等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三是积极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成立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组委会,聘请省级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全市5个小麦种植规模在50万以上的县区组织开展了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第三方检测,我市大比武活动中,机收损失率均小于1%,保持了较低的损失水平。四是积极推广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应用。对高性能播种机、大型高端联合收获机、应急救灾机具、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以及农机合作社购置的机具进行优先受理、优先补贴。今年以来,已补贴精量播种机634台,喂入量7kg/s以上联合收割机915台,北斗导航驾驶系统2172套,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55台,粮食烘干机71台。累计出动联合收割机1.29万台投入“三夏”生产活动,全市机收面积438.998万亩,机收率达99.73%。 

(二)加强粮食产后服务环节减损

1.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夏秋粮食收购期间,依托已建成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粮农提供晾晒、清理、质检、储藏技术咨询等服务,专业化开展粮食产后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解决农户“晒粮难、储粮难、销售难”等问题。助力粮农节粮减损增收,有效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促进粮食提质、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以“五代”服务为载体,依托粮食科技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爱粮节粮、科学储粮等科普宣传,引导农民朋友不断提升科技兴粮、科学储粮、节粮减损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粮节粮氛围。三是提升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创新可持续运营模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接种粮农民和用粮企业需求。鼓励探索拓宽服务范围,主动对接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订单式、合约式提供粮食烘干、清理等综合服务,更好发挥作用。

2.着力提升粮食产后烘干率。深入实施粮食烘干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印发了《开封市农机中心关于加快粮食烘干能力建设进度的通知》,发动有购置意向的群众购置烘干设备,并对粮食烘干设备的购置补贴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兑付,目前全市已办理烘干设备补贴71台,提升烘干能力5850吨。

3.加强粮食质量检测。制定并印发《开封市2024年收购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方案》,明确了今年收购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任务、职责分工、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在县(区)局的配合下,市军粮供应中心抽调质检专业同志,以县为单位,按产量优先、等距分布的原则,深入田间、晒场、走村串户,对全市4县2区进行样品采集,共计扦取小麦样品218份,覆盖我市61个乡镇,涉及种植小麦品种97个,获得检验数据1962个。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线下扦样、检测数据的上传和报送,为上级部门尽快掌握新收获小麦的质量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科学支持,切实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保障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

1.引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帮助农民减少产后损失。持续加强农户科学储粮和庭院储粮技术指导,每年度按时开展供需平衡城乡居民户调查并向农户介绍科学储粮知识,在相关部门门户网站等媒介发布科学储粮知识手册,同时开展秋粮产后服务,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利用现有的烘干设备和场地,为农民提供烘干和晾晒服务。

2.加强粮仓设施节约减损。推动智慧粮库建设,加快实施市级仓储智能化管理平台和智能粮库功能提升工程,建成开封市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作用,切实提升粮食购销穿透式监管效能,实现地方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进一步有效降低库存粮食的损耗。

(四)持续优化粮食运输方式

1.完善运输基础设施。截至10月底,我市粮食、煤、矿石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货运量共计72.54万吨,其中铁路运输62.16万吨,道路运输量10.38万吨,清洁运输占比达85.6%。其中,中长距离粮食运输量29.5万吨,粮食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铁路运输占比达到省定目标,在运输环节减少粮食浪费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2.推广运用粮食运输设备。合理布置出入库装卸、输送设备线路,减少出入库飞尘损耗;定期向计量监管部门上报计量衡器检定情况,确保计量准确,加强计量过程中的管理,减少因计量造成的损失。

3.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有效提升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了粮食运输水平。

(五)减少粮食加工环节浪费

1.着力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强化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增加优质粮油供给。针对粮食缺乏规范标准、竞争力弱、知名度小、价值低等问题,依托优质粮食工程,通过开展加工企业生产线升级改造、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优质粮油供给,更好满足粮油消费升级需要,推动产业发展由原粮贸易向高附加值产品要效益跃迁。充分利用河南工业大学等外脑和智库力量,在科技与人才融通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粮食安全课题研究等领域广泛合作,让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力加工企业提升优质粮油加工能力、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促进了节粮减损。

2.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充分发挥我市农作物秸秆和饲草优势,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用好用足粮改饲试点项目、高产优质苜蓿建设项目等支持政策,推进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以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等优质饲草为重点,兼顾特色饲草品种,扩大优质饲草生产,提高牛羊养殖牧草饲喂比重,拉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加强与省农科院、省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抓好科技研发,积极开展牧草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探索种植多样化。目前,我市形成了14万余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建成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苜蓿示范基地。

(六)有效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1.强化餐饮行业经营管理。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了《开封市商务领域2024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将“光盘行动”工作纳入开封市商务领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制定《2024年度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光盘行动工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安排专人具体抓日常工作,建立月报送、季度通报制度,压实县区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广泛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模式,开展实地走访餐饮企业,发放宣传单页、倡议书等纸质宣传资料近一千份,组织各县区、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利用官方网站、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广泛宣传,同时督促商贸企业利用广告牌、横幅、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持续加大公益广告数量和密度,做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三是强化行业自律。积极指导市餐饮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作用,鼓励协会探索制定餐饮行业自律公约;在全市百家餐饮协会会员单位推行光盘行动,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光盘行动主题宣传活动4次。四是加强督导检查。以宾馆酒店、大型餐饮企业等为重点,进行光盘行动、反餐饮浪费等督导检查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检查企业300余家,重点检查节约用餐宣传、公筷公勺、提醒合理点餐等内容,督促餐饮经营者引导顾客餐前适量点餐,餐后主动提醒并帮助消费者打包,减少餐饮浪费。同时,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印发工作通报7次,要求县区商务部门跟进整改,抓好常态化督查。

2.严格落实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一是高标准推进工作。我市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后纳入到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考核机制、全市年度综合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全市文明单位创建测评体系,并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列为节能工作和节约型机关创建的重要内容,有力推进公共机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强化督导检查。制定印发《开封市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公约》《开封市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实施方案》,先后开展了前三个季度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自评工作,对全市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进行现场抽查,实地抽查评估17家机关食堂,对照《开封市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指标》,从机关食堂的组织制度建设、源头管控措施、宣传教育培训、食品环境卫生和工作机制创新等环节开展评估,协助各机关找准浪费发生环节,提出解决措施。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聚焦关键环节,在醒目位置张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宣传标语海报,在餐桌上摆放节约用餐提示牌,循环播放制止餐饮浪费、爱粮节粮的宣传片及公益广告,定期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公共机构节能政策要求、工作思路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四是强化文明就餐引导。积极引导机关餐厅就餐人员按需点餐和取餐,设立“光盘行动”督查员,设立食品浪费监督员和曝光台,对浪费行为严重且拒不整改者实行曝光,时刻提醒就餐人员适度取餐,避免浪费。在各级机关餐厅“光盘行动”已蔚然成风,“勤拿少取”“吃不完不浪费”成为用餐共识。五是推进餐厅精细化管理。与餐饮外包服务单位签订《食品节约责任书》,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机关食堂教育培训、采购验收、加工制作、餐饮服务等日常管理全过程。每日根据机关就餐人数、季节特点、用餐对象需求等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实行多批次、分时段烹饪,保证菜品质量和出菜数量,同时做好边角料利用,把可食用的边角余料加工制作成下饭小菜,尽量从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产生,减少餐饮浪费。

3.加强公务活动用餐节约。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宣传引导。制定实施了《关于带头制止公务接待餐饮浪费行为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六条具体措施,在各级各类接待活动中强力推动落实,示范引领全市接待行业,努力实现标准用餐形式零盲区、服务安排零失误、接待餐饮零浪费工作目标。组织接待业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在公务接待中大力提倡“光盘行动”,在接待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光盘行动”等标识,悬挂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等横幅和宣传画,摆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宣传展板,积极推行厉行勤俭节约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良好风气。二是严格规范和落实公务用餐标准。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要求持续加强公务接待管理,起草了《开封市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在全市推广“一函四表”公务接待制度,明确接待范围、接待标准和接待规格。对一般性公务接待遵循快捷、健康、节约的原则,采用简餐(自助餐)形式落实。根据公务接待人数,科学安排用餐数量,积极推行简餐、自助餐、“小份菜”“半份菜”,减少不必要的桌餐,杜绝公务“剩宴”。明确20人以下接待用餐采用“四凉、四热、一汤”简餐形式,20—40人接待用餐采用简餐或自助餐形式,40人以上接待用餐一律采用自助餐形式。自助餐建立用餐人员预约登记制度,按人数采购、配餐、做餐,根据取餐情况,分批提供小份炒菜。同时要求工作人员餐前引导适量点餐,餐中提倡光盘行动,餐后主动提供打包环保袋,让节俭用餐、理性消费成为习惯。三是完善公务用餐规范化操作。公务接待一律安排在指定的接待酒店或党政机关食堂用餐,督促定点接待酒店和机关食堂标准化操作,制定本地“四季菜谱”,按照“特色、时令、健康、安全”原则,收集整理本地季节的特色食材,优先选用本地产品,以本地食材为基础原料,结合定点接待酒店和机关食堂特色,兼顾用餐对象习惯,优化菜品菜式,为来汴参加公务活动人员提供精细化服务。推动和监督定点接待酒店和机关食堂实行精细化、个性化、简约化服务,确保用餐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公务接待水平。

4.完善学校餐饮节约管理机制。一是主题班会与课堂讨论。积极开展“珍惜粮食,拒绝浪费”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享身边的浪费现象、讨论节约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立下节约粮食的承诺。同时,各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课堂讨论,如语文教师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节约粮食的意义,科学课讲解粮食生产、储存、加工等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节约的重要性。二是宣传标语与海报张贴。在校园宣传栏、教学楼墙壁、食堂餐厅等显著位置张贴精心设计的粮食节约宣传标语和海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传统名言警句,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片,时刻提醒师生珍惜粮食。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如部门官方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定期发布粮食节约的科普知识、优秀案例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四是完善餐饮节约管理机制。对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用餐等环节提出明确的节约要求。例如,食堂根据学生就餐人数合理采购食材,避免过量采购造成浪费;在加工环节,要求厨师提高食材利用率,减少边角料浪费。定期对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进行检查。

5.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制定了《开封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开封市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开封市城市管理“三化”建设餐厨废弃物收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排查情况》基础台账,组织餐厨垃圾收运单位与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签订收运协议、处置协议,规范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行为。截至2024年11月18日全市(含兰考)共签订协议2848家,餐厨废弃物收运量1.78吨。共建成集中式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2个,分别为开封市污泥和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和兰考县餐厨废弃物协同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155吨,服务范围涵盖开封市辖所有区域。并在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设置1台厨余垃圾现场处理设备,日处理厨余垃圾约550公斤,可制成有机肥料约100公斤,厨余垃圾实现100%回收处置。

(七)加快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

1.加强节粮减损技术研发。积极组织相关高校和企业申报冷链食品、发酵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专用智能装备,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研发,绿色食品、食品安全技术、工艺研发等方面的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加大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装备,农产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利用,科技扶贫专项及信息化技术,农业遥感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力度,加强节约增效的科技赋能,强化科技支撑。2024年,我市兰考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功获批;通许县“甘薯粉丝涂布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4个项目入选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获省级科技经费支持140万元;立项支持“红薯品质评价及保鲜加工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5项、软科学课题研究2项;建成“开封市红薯淀粉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推动节粮减损技术改造。鼓励实施技术改造、智能化建设,为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兰考县神人助粮油有限公司获省级财政奖励50万元;正大食品(开封)有限公司、开封龙大植物油有限公司等7家食品企业获市级财政奖励共计107万元;河南宇东面粉有限公司、杞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开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5家食品企业共获奖励汽车5辆,总价值80万元。同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按照融群入链思路,明确了“7+10+N”重点产业群链体系,着重培育现代食品产业链,重点打造通许酸辣粉、预制菜等N个开封特色细分产业链。

3.强化节粮减损技术推广。推动智慧粮库建设,把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作为大幅提升粮食购销领域穿透式监管能力的有力抓手。开封市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于5月27日完成验收并全面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市级储备粮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作用,切实提升粮食购销穿透式监管效能,实现地方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进一步有效降低库存粮食的损耗。

(八)加强粮食减损宣传教育引导

1.加强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将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内容,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将节粮减损列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在黄村小学开展粮食和节约食物宣教进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科普爱粮节粮小知识,引导他们树牢“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爱粮节粮理念。向全市广大家庭发出“兴粮节粮”倡议,引导争做兴粮爱粮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宣传者。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粮食安全宣传周”爱粮节粮小发明、小妙招及政策解读等6期;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宣传活动10余场;通过悬挂世界粮食日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版、发放粮食安全保障法手册、爱粮节粮知识读本及现场答疑等形式,广泛宣传粮食安全知识。发布“粮食安全宣传周”爱粮节粮小妙招、政策解读等20余期;发放粮食安全保障法手册、爱粮节粮知识读本、爱粮节粮宣传页等1200余份,营造“厉行节约、爱惜粮食”的浓厚氛围。

2.加强节粮宣传引导。市属媒体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大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宣传,持续做好正面宣传引导。指导开封网、开封视听网在新闻网站、客户端发布《在希望的田野上 | 河南: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召开》《用行动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等50余篇新闻报道;推出《让粮食安全意识入脑入心》《这是端稳饭碗的底气所在》等深度评论文章,引导群众树立节约粮食意识,反对食品浪费;搜集整理一批我市有关粮食安全和反食品浪费工作的典型新闻稿件,向中国日报网、大河网等央级、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推送,《兰考县人民检察院开展反食品浪费主题宣传活动》《开封市铁塔街道开展“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共筑垃圾分类新风尚”宣传活动》被中国日报网、大河报等转发推送。开展我市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导全市各级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2024年10月16日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粮安天下 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制作系列海报,广泛开展宣传。

(九)推进移风易俗

1. 强力推进婚俗改革。印发《开封市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方案》,明确六大方面内容,利用五一、“520”、七夕等结婚登记高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移风易俗宣传氛围。2024年4月15日至19日,市民政局参加全国婚姻管理工作示范培训班,以《打好婚俗改革组合拳 倡树时代文明新风尚 开封市推动婚俗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为题,分享开封市婚俗改革经验;充分发挥红娘的正面引导作用。召开全市移风易俗婚俗改革培训会,各县区民政局分管领导、业务骨干、红娘等2300人次受训;县区分别组织红娘培训15次,1900人次受训。

2.开展主题活动。举办宋韵婚俗文化文旅宣传活动暨宋式集体婚礼,11对新人遵照宋代婚制礼仪,重现宋式婚礼盛况,倡导积极健康的婚俗新风。先后组织23次公益相亲活动,5000余名单身青年参加活动,利用各县举办的桃花节、梨花节以及饺子宴,结合送戏下乡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宣传改革政策,传递文明新风理念,擦亮婚俗改革“开封”名片。

3.选树正面典型。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印发《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实施方案》,对14个带头践行文明节俭办婚事,主动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的“新事新办好家庭”进行表彰。

4.殡葬改革工作强力推进。做好传统祭祀日服务保障。扎实做好正月初三、清明节、寒衣节等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对全市各公墓服务保障、安全管理、文明祭祀宣传、免费鲜花发放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确保全市祭扫活动安全、平稳、有序。成功举办2024年第15届绿色见证生命—节地生态安葬公益活动,为来自184个家庭的235位逝者举行了树葬仪式。

二、存在的问题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待进一步示范引导。有机肥施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有机肥肥效慢,增产效果不明显,农民受经济利益影响,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思想明显。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生产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为了省工省时,施肥撒施现象仍然存在,化肥施肥结构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超量施肥和肥料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三、2025年工作考虑

(一)优化调整粮食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加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升级改造技术设备,开展适度加工,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加工转化率,减少加工损失。

(二)增加绿色仓储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新储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大力扶持,使企业强筋壮骨,同时各级财政在预算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绿色储粮、节粮减损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开辟储粮新技术应用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仓储企业绿色储粮、节粮减损技术水平,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加强餐饮服务风险分级规范化管理。将风险分级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及计划中,按要求对已获得许可或登记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每年进行一次风险分级评定,并根据动静态风险变化随时调整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风险等级。按照评定结果确定年度检查频次,并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建立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信息档案。

(四)持续推进餐饮业实施6S规范化管理。在学校食堂、大型餐饮单位全面推行食品安全6S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养老机构食堂、中型社会餐饮单位、农村集体聚餐点全面落实食品安全6S管理标准,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逐步推广6S管理做法,进一步提升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五)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持续支持兰考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出我省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为下一步国家级农高区建设打好基础。二是支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建设开封市种业实验室,为助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三是开展市级科技平台提质增效,加强现有平台的管理、考核,提高平台建设质量。

(六)持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是由帮扶农户向帮扶产业转变,按照“产业组团、县级组队、服务到点”的原则,指导各县区确定至少1项农业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品”区域特色产业,推动由帮扶农户向帮扶产业的转变。二是省市县三级联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市级保障经费、县区评价成效”制度,由受援县区对特派员及服务团的工作履职、服务绩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工作质效。

(七)加强粮食节约减损宣传教育引导。结合世界粮食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采取展览、讲座等方式,结合爱粮节粮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等活动,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爱粮节粮、营养健康消费知识,积极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宣传教育工作,大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

 

(一审高元栋,二审焦志强,三审张艳 )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