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市“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 体系建设规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一、《规划》出台背景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相对于社会的期许和人民的期盼,仍然存在以下不足: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还需提升,县域营商环境建设薄弱;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还不完善,隐性门槛仍然存在;行政执法存在不规范、不到位情况,涉企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还不够高;信用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强有力支撑;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需进一步完善,公共信用资源尚未完全有效整合,部分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有待升级建设;信用监管应用范围有待扩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有待健全;信用服务行业亟需发展。

根据《河南省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规定文件要求,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起草了《规划》草稿,并通过市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根据各方面反馈意见认真修订完善后,报请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

二、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 为目标,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标杆,以“放管服效”改革为核 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以规范提质、突破创新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级信用示范城市为契机,以信用建设法治化为引领,以信用平台智慧化为支撑,以信用监管精准化为重点,以行业信用数字化为基础,以信用数据价值化为导向,以应用场景多元化为突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2025年末,营商环境迈入全省前三,21项省评指标80%进入第一方阵。到 2025年末,信用信息归集总量达6亿条,信用贷款余额占比达40%,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规划》的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了8个方面64项重点工作任务。

8个方面及64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是:一是聚焦办事方便,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此确定了优化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全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全面推行“有诉即办”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等16项重点工作任务。二是聚焦法治良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为此确定了夯实营商环境法治基础,完善营商环境建设法治保障、健全完善市场主体保护制度等17项重点工作任务。三是聚焦服务最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此确定了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建设企业数据开发利用平台等12项重点工作任务。四是聚焦生态宜居,打造拴心留人魅力城市,为此确定了全面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系统打造优质生活配套,持续优化开放包容人文环境,加强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监管等5项重点工作任务。五是厚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为此确定了提升信用法治化水平,加强信用数字化建设,抓好信用宣教常态化等3项重点工作任务。六是释放高质量社会信用建设效能,为此确定了提高监管信用效能,增强环境信用效能,加快信用行业建设等3项重点工作任务。七是推进重点领域信用治理现代化,为此确定了推进政府信用治理现代化,推进市场信用治理现代化,推进基层社会信用治理现代化等4项重点工作任务。八是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先行示范区,为此确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县域治理“三起来”信用示范工程、文旅文创信用示范工程等4项重点工作任务。

《规划》设定了“十四五”时期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指标,涵盖投资贸易、信用环境等6大领域。其中5项必须达到100%的指标是: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占比,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可办率,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市、县两级覆盖率,市、县两级清单内电子证照依类型生成率,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目录行业部门覆盖率。

四、《规划》有关要求

加强营商环境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此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真抓实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锤炼良好作风。健全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为高水平推进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加强督查考评问责。主动接受监督。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营商环境考核评估。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在县、区开展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评价试点。四是做好宣传引导。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宣教载体,加大信信用信息安全宣传教育。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